AI如何連結專業?大學人才培育絕不能忽視的人文價值

AI技術席捲全球高校,大學面临人才培育新挑战。如何将AI与专业教育相结合,并不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,是大学教育的新课题。本文探讨了AI时代下专业素养的新想象及教育实施策略。

AI席捲高教 大學培育人才迎來新挑戰

政大校長:科技發展愈進步 人文價值愈顯重要

在AI浪潮席捲全球高等教育現場之際,第113學年度大學校院教務、校務經營主管會議以「培育AI人才,永續教育未來」為主題,在輔仁大學隆重登場。會中,政大校長李蔡彥以「AI與人文社會的跨域融合」為題發表專題演講。他直言,懂AI的人將取代不懂AI的人,懂AI的專家也必然優於不懂AI的專家,因此專業與AI的跨域連結轉化成大學人才培育的關鍵,而科技每進一步,人文價值便更被凸顯

基本能力仍是根本 AI只是加速器

李蔡彥強調,大學教育的起點應該在於專業基本能力的建立。在AI時代,AI工具可以加速人才養成,但若只讓學生直接學習AI操作、卻忽視基本專業養成,「學生就只能下終點指令,反而能力退化」。AI設計賦權人類、但人類必須先有能力——這是一切跨域融合的本質。

跨域融合|AI如何連結專業?大學人才培育絕不能忽視的人文價值
圖/跨域融合

AI時代下專業素養的新想像

1. 核心能力轉變

隨著AI工具的普及,傳統專業核心能力正在發生質變。例如寫作能力過去強調語法、修辭等硬實力,如今則相對關注風格、品味及內容品質的區辨力。未來職場更看重能結合AI與專業進行問題解決的「跨域」人才。

專業能力
傳統重點
AI時代轉變
寫作與溝通
語法、詞彙
風格、品味、內容優劣鑑別
分析與推理
記憶理解
AI輔助,提升洞察與判斷力
技術應用
手動操作技術
軟體/AI協作、自動化
決策與管理
資訊經驗彙總
AI預測整合,人類主導決策判斷

2. 新的人機協作樣貌

未來人機協作的線條將愈來愈明確:人類著重創新、同理心、引導與領導力,機器則在重覆性、預測運算上大展身手。兩者的協作將是「人類擴充機器,AI賦能人類」,產生新工作法、新思維和新概念。

核心能力|AI如何連結專業?大學人才培育絕不能忽視的人文價值

跨域整合 推動社會創新

政大等大學實踐的「AI人文永續」藍圖,正是以AI領域人才培育為軸心,銜接社會創新與跨領域協作。不只在教學層面,大學更從研究與社群三面向推進:

  • 教育: AI普及教育+人文底蘊
  • 研究: 科技與人文協作,雙向昇華
  • 社群: 師生跨域共學共創

人文素養:AI時代不可忽略的支柱

為何說「人文價值」從未消失?

李蔡彥表示:「科技越進步,越需要高水平的人文社科學為社會撐起價值樑柱。」AI技術帶來效率,卻無法取代倫理判斷、同理與價值思辨。現代人才素養應涵蓋人文、AI及資料三大層面,缺一不可。

社會創新|AI如何連結專業?大學人才培育絕不能忽視的人文價值

AI工具是助力 人文素養是主軸

過去「專才」是指專業技能人員,未來企業則需要同時擁有AI運用力與決策倫理觀的人才。AI是助力,無法取代以人為中心的最終決策和創意發想。

教育現場:如何落實專業與AI、人文的結合?

推動AI普及教育 結合跨域課程

以輔仁大學為例,自新學年度起,所有學士班新生可修習融合AI應用與SDGs(永續發展目標)議題的跨域課程,並取得國際認證永續證照入場券,鼓勵具備全球視野、數位素養與永續思維。

人文素養|AI如何連結專業?大學人才培育絕不能忽視的人文價值

跨學科合作是未來趨勢

多所大學強調,AI專長與專業領域的結合,一旦配合良好的人文底蘊,可促成未來社會多元共榮。

推動模式如下表:

教育層面
傳統作法
AI+人文新策略
課程設計
分科單一
跨領域整合、AI+專業+人文
師資培訓
專業教師
補強AI應用與人文倫理教育
學生能力養成
專業或基礎能力
技術、分析、倫理、溝通全方位培養
終身學習
強調持續學習、AI應變/人文應對力
跨學科合作|AI如何連結專業?大學人才培育絕不能忽視的人文價值

持續進化中的大學人才培育模式

國際趨勢觀察:AI與永續並重

輔大校長藍易振指出,AI與永續教育已成全球高教的「雙引擎」。新進大學生不僅要習得專業與AI應用,也需理解氣候、資源、國際永續目標,成為兼具專業、數位技能、人本關懷的跨域新世代。

大學具體行動與挑戰

具體措施

  • 魯棒AI普及課程:讓所有新生能掌握AI基礎與倫理思維。
  • 國際認證推動:配合永續(SDGs)課程,進行專業認證與全球接軌。
  • 多元共學與跨界實作:鼓勵理工、社科、人文師生共同合作實作AI專案。

面臨挑戰

挑戰類型
具體問題
可能解方
教師培育
教師本身AI素養需提升
持續進修、跨校交流
課程轉型
課程架構更新、內容快速老化
彈性學程設計、滾動調整
學生適應
學生分流、專業/AI素養落差
個別化輔導、分級教學
資源分配
AI設施建置經費、師資短缺
政府補助、產學合作

未來大學發展方向

  • 注重基礎專業底蘊為本,再引入AI工具普及化教學
  • 務實結合人文素養、跨領域思維與AI實作能力
  • 鼓勵社會參與、創新創業以及永續發展視野的養成

在AI時代來臨、數位化與自動化無遠弗屆的背景下,大學教育的內涵與價值正面臨劇烈轉型。如何在培養專業知能的基礎上,有效運用AI工具,並深植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與倫理思辨,將成為大學能否引領未來的關鍵。唯有如此,AI不僅能賦能專業,更能促進社會進步、開創永續未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