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果子 BLOG
本站是數位果子的部落格網站。
在新北地區,越來越多家長發現一個共同問題——孩子對補習提不起勁,甚至抗拒學習。明明報了課程、換了老師,學習效果卻始終不見起色。與其不斷更換補習班,不如回到根本,重新思考:「孩子為什麼不想補習?」
其實,真正的關鍵往往不是教材內容或師資,而是孩子內心的學習動機與日常體驗。以下,我們整理出三個改變孩子態度的重要轉折點,並搭配新北地區的真實教育實例,幫助家長更理解孩子的需求。
許多孩子對補習產生排斥感,是因為「感覺被安排、沒有選擇」。當學習從「被要求」轉變為「自己決定」,孩子的態度也會截然不同。
讓孩子參與挑選課程、設定目標,或透過生活化活動建立興趣,都是啟動主動學習的第一步。
建議做法:
- 詢問孩子對哪些主題有興趣
- 讓孩子選擇學習方式(閱讀、實作、影片等)
- 設定明確但可達成的小目標,如一週完成一本故事書
新北不少家長指出,當孩子將補習視為「補救差勁成績」的手段時,學習動力反而會降低。相反地,如果孩子能在補習班中發現「自己其實做得到」,甚至得到老師的正向回饋,就能慢慢建立起自信與能力感。
關鍵轉折建議:
- 鼓勵孩子分享學習成果(哪怕只是完成一張練習單)
- 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強項與進步
- 避免單純以考試分數評價學習成就
以下整理五項孩子在補習班中常見的學習表現變化,協助家長對照孩子目前所處的狀態:
評估項目 | 初期反應(低動機) | 正向轉變(高動機) |
---|---|---|
上課參與 | 被動聽課、無發言意願 | 主動提問、積極互動 |
作業態度 | 拖延、抱怨、不完成 | 自發完成、檢討錯誤 |
課後表達 | 不談學習內容 | 樂於分享學到的知識 |
情緒狀態 | 抵抗、不耐煩 | 穩定、愉快 |
自我認同 | 「我很差」「我不會」 | 「我進步了」「我可以試試」 |
我們是一群很重視孩子生活能力的大人
很愛在生活中創造不同情境,陪伴孩子們學著面對生活大小事
在這裡和同學們一起寫作業、上美語之外,還一起練習做家事、運動、健行,還可以一直玩玩不膩的鬼抓人、跑&跳、可以自己找個小角落靜靜看書閱讀,學習自己做選擇,遇到困難時知道可以身旁的人商量。
孩子不是不想學,而是不想在壓力大、缺乏理解的環境中學。
家長普遍回饋,在「有被關心」的補習班中,孩子更願意留下來。真正能提升學習動機的,往往是一個能傾聽、鼓勵、並理解孩子的師生關係。
項目 | 傳統補習班 | 生活導向型補習班(如摯和) |
---|---|---|
教學目標 | 成績提升為主 | 習慣養成+生活應用+成績發展 |
學習氣氛 | 較緊張、缺乏互動 | 注重互動與孩子心理狀態 |
課後活動 | 練習題、補課為主 | 手作、分享、生活實作、情緒對話 |
教師角色 | 知識灌輸者 | 生活引導者、情緒陪伴者 |
在新北地區深耕已久的【摯和文理短期補習班】,正是少數以「生活教育」與「主動學習」為核心的學習空間。摯和深知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節奏,因此採用個別引導、小組互動、生活任務搭配課業進度的教學方式,讓孩子在被理解與尊重中,逐漸找回對學習的熱情。
當孩子說出「我不想補習」,其實是在發出一種信號,告訴大人:「我需要一種更適合我的學習方式」。真正有效的學習,不只是成績進步,更是孩子心理與生活上的成長。
如果你也希望孩子在補習中不只是「堅持下去」,而是「喜歡學習」,那麼不妨重新審視補習的定義,選擇一個能點亮孩子學習動力的起點。